产品资讯详情
成都发展激光产业放大招,多措并举打造“中国镭谷” 成都、激光产业 256
激光作为现代高端制造最先进的基础性技术之一,是加快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激光产业的发展也成为了一个城市整体工业制造水平的标志之一。
 
为发挥产业功能区的载体作用加速项目落地,《成都市促进激光产业加快发展实施方案》在今年3月重磅推出。根据《方案》,成都希望经过3—5年努力,全市激光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20亿元,年同比增长不低于30%,带动激光关联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支撑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筑牢万亿产业能级。
未来,成都将形成核心技术引领、龙头企业带动、高端要素集聚、优势领域突出、协作配套紧密、创新服务完善、区域品牌凸显的激光产业集群,打造国内一流的激光产业发展先导区、先进激光产品创新示范区和国内外知名的“中国镭(Laser)谷”。

 

“中国镭谷”的成都基础

随着中国激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升级,中国的激光产业在地域上呈现出很强的集聚性,目前已经形成华中、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四大激光产业带。
 
打造“中国镭谷”,高校科研院所是成都的一大资源优势。成都拥有强大的研发基础,四川大学、电子科大、北方激光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此聚集,在激光干涉测量技术、高功率固体激光技术等多个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拥有院士、海外高层次人才、科技领军人才等人才储备。
 
成都是全球领先的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基地,在电子信息、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产业优势不断增强,这为激光产业本地配套和市场应用规模扩大提供了动力。
 
成都在激光产品制造和研发方面实力较强,拥有贝瑞、东骏、西物以及思创优光等激光企业,涵盖产品设计与研发、工程应用、新材料研发等产业链环节,具备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
此外,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银河596科技园、中国兵器激光科技创新基地等已落户,将不断提升成都先进激光技术创新能力和军民融合成果转化水平,为全市发展激光产业营造浓郁的氛围。
 
随着电子制造的行业回调、以及激光行业的重组整合加剧,以及成都制造业自身基础优势,全市激光产业规模化成链发展趋势正在加速蓄积,成都激光产业正在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政策支持:积极奖励,大力补助

成都大力支持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鼓励知识产权市场化和资本化运作,着力拓展市场订单,不断改良产品工艺,全面提升激光产业的区域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除此之外,在政策上给予企业积极的奖励和补助措施
 

01投入有奖

成都对在市域范围内围绕光电产业固定资产投入达到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的,分别给予800万元、900万元、1000万元的奖励。
 

02供应有奖

凡为光电企业生产首次提供自主研发的原材料或零部件产品,形成有效供应链的,按照供需方第一年销售合同总额的5%(双方各2.5%)给予最高300万元的奖励。
 

03采购有奖

对首次采购成都市光电产品的终端应用生产企业,按采购合同额的5%给予最高300万元的奖励。
 

04办会有奖

对在成都举办的,属国家级、国际性、专业性的光电产业展会赛事,参会人数规模在200人(含)以上的,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补助。

 

打造核心激光产业平台

依托科研资源优势,构建“一园多点”激光产业示范园区。重点打造“激光产业社区”、“激光小镇”等产业平台,到2022年,激光产业整体规模突破50亿元。
 

01激光产业社区

依托中物院银河596基地、北方激光研究院、四川大学、中科院成都光电所、电子科大科技园、成信大成都研究院等科研资源优势,构建“一园多点”激光产业示范园区,力争到2022年,激光产业整体规模突破50亿元。
 

02激光显示小镇

发挥成都高新西区、郫都区电子信息产业聚集优势,培育打造以激光显示和精密制造为特色的产业集聚区。
 

03激光创新小镇

推动中国兵器激光科创基地、成都先进光电产业研究院、北方激光产业研究院天府基地等研究机构加快建设,形成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力争到2022年,激光产业应用规模突破10亿元。

 

实施重点企业培育工程

通过企业梯度培育与开放发展等一批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推进激光产业发展。
 

01重点企业梯度培育

将符合条件的激光领军企业和激光瞪羚企业优先纳入新经济梯度培育企业和“双百工程”重点企业培育,同等享受相关优惠政策扶持。
 

02产业开放联动发展

支持打造成都自主品牌的激光专业国际博览会——“中国镭博会”,每年举办一届,培育打造成都“中国镭谷”城市新名片。
 

03领军企业培育计划

鼓励领军企业开展兼并重组、技术并购和市场拓展,实施激光企业瞪羚培育计划,每年遴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增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激光企业,在政府采购、企业融资、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促进激光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创新

在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工程上,成都也重点围绕激光材料、激光器件、应用产品等领域,引导企业面向市场需求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原始创新和自主消化吸收能力。
 
同时,成都还将促进激光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创新,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以技术入股、资本入股、知识产权入股等方式,增强产业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推进应用试点示范,培育新的市场增长点。
 
尤其是,大力提升现有激光成熟产品的市场份额,在激光加工与光刻、激光通信与存储、激光探测与测量、激光照明与显示等传统应用领域积极推进激光行业应用。大力拓展激光应用新兴领域,鼓励并支持激光技术在精密加工、3D打印、成像雷达、自动驾驶、医疗美容、激光军工等行业领域的创新应用。
 
 
 
免责声明:凡本媒注明来源非本媒的作品和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产品资讯详情
成都发展激光产业放大招,多措并举打造“中国镭谷” 成都、激光产业 发布于2020-10-23 10:11 256次阅读
激光作为现代高端制造最先进的基础性技术之一,是加快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激光产业的发展也成为了一个城市整体工业制造水平的标志之一。
 
为发挥产业功能区的载体作用加速项目落地,《成都市促进激光产业加快发展实施方案》在今年3月重磅推出。根据《方案》,成都希望经过3—5年努力,全市激光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20亿元,年同比增长不低于30%,带动激光关联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支撑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筑牢万亿产业能级。
未来,成都将形成核心技术引领、龙头企业带动、高端要素集聚、优势领域突出、协作配套紧密、创新服务完善、区域品牌凸显的激光产业集群,打造国内一流的激光产业发展先导区、先进激光产品创新示范区和国内外知名的“中国镭(Laser)谷”。

 

“中国镭谷”的成都基础

随着中国激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升级,中国的激光产业在地域上呈现出很强的集聚性,目前已经形成华中、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四大激光产业带。
 
打造“中国镭谷”,高校科研院所是成都的一大资源优势。成都拥有强大的研发基础,四川大学、电子科大、北方激光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此聚集,在激光干涉测量技术、高功率固体激光技术等多个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拥有院士、海外高层次人才、科技领军人才等人才储备。
 
成都是全球领先的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基地,在电子信息、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产业优势不断增强,这为激光产业本地配套和市场应用规模扩大提供了动力。
 
成都在激光产品制造和研发方面实力较强,拥有贝瑞、东骏、西物以及思创优光等激光企业,涵盖产品设计与研发、工程应用、新材料研发等产业链环节,具备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
此外,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银河596科技园、中国兵器激光科技创新基地等已落户,将不断提升成都先进激光技术创新能力和军民融合成果转化水平,为全市发展激光产业营造浓郁的氛围。
 
随着电子制造的行业回调、以及激光行业的重组整合加剧,以及成都制造业自身基础优势,全市激光产业规模化成链发展趋势正在加速蓄积,成都激光产业正在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政策支持:积极奖励,大力补助

成都大力支持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鼓励知识产权市场化和资本化运作,着力拓展市场订单,不断改良产品工艺,全面提升激光产业的区域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除此之外,在政策上给予企业积极的奖励和补助措施
 

01投入有奖

成都对在市域范围内围绕光电产业固定资产投入达到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的,分别给予800万元、900万元、1000万元的奖励。
 

02供应有奖

凡为光电企业生产首次提供自主研发的原材料或零部件产品,形成有效供应链的,按照供需方第一年销售合同总额的5%(双方各2.5%)给予最高300万元的奖励。
 

03采购有奖

对首次采购成都市光电产品的终端应用生产企业,按采购合同额的5%给予最高300万元的奖励。
 

04办会有奖

对在成都举办的,属国家级、国际性、专业性的光电产业展会赛事,参会人数规模在200人(含)以上的,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补助。

 

打造核心激光产业平台

依托科研资源优势,构建“一园多点”激光产业示范园区。重点打造“激光产业社区”、“激光小镇”等产业平台,到2022年,激光产业整体规模突破50亿元。
 

01激光产业社区

依托中物院银河596基地、北方激光研究院、四川大学、中科院成都光电所、电子科大科技园、成信大成都研究院等科研资源优势,构建“一园多点”激光产业示范园区,力争到2022年,激光产业整体规模突破50亿元。
 

02激光显示小镇

发挥成都高新西区、郫都区电子信息产业聚集优势,培育打造以激光显示和精密制造为特色的产业集聚区。
 

03激光创新小镇

推动中国兵器激光科创基地、成都先进光电产业研究院、北方激光产业研究院天府基地等研究机构加快建设,形成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力争到2022年,激光产业应用规模突破10亿元。

 

实施重点企业培育工程

通过企业梯度培育与开放发展等一批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推进激光产业发展。
 

01重点企业梯度培育

将符合条件的激光领军企业和激光瞪羚企业优先纳入新经济梯度培育企业和“双百工程”重点企业培育,同等享受相关优惠政策扶持。
 

02产业开放联动发展

支持打造成都自主品牌的激光专业国际博览会——“中国镭博会”,每年举办一届,培育打造成都“中国镭谷”城市新名片。
 

03领军企业培育计划

鼓励领军企业开展兼并重组、技术并购和市场拓展,实施激光企业瞪羚培育计划,每年遴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增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激光企业,在政府采购、企业融资、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促进激光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创新

在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工程上,成都也重点围绕激光材料、激光器件、应用产品等领域,引导企业面向市场需求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原始创新和自主消化吸收能力。
 
同时,成都还将促进激光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创新,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以技术入股、资本入股、知识产权入股等方式,增强产业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推进应用试点示范,培育新的市场增长点。
 
尤其是,大力提升现有激光成熟产品的市场份额,在激光加工与光刻、激光通信与存储、激光探测与测量、激光照明与显示等传统应用领域积极推进激光行业应用。大力拓展激光应用新兴领域,鼓励并支持激光技术在精密加工、3D打印、成像雷达、自动驾驶、医疗美容、激光军工等行业领域的创新应用。
 
 
 
免责声明:凡本媒注明来源非本媒的作品和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